□江德斌
日前,有网帖显示,7月4日下午,山东烟台市芝罘区一中学,一名12岁男生在操场参加完400米体测后倒地,后送医后不治身亡。有视频显示,14:27有学生完成体测结束后倒地不起,到14:30被同学发现异常的3分钟时间内,该学生暴晒在操场上。家长希望追究相关责任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失职行为。天气资料显示,7月4日烟台最高气温39℃。(7月31日央广网)
这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医学研究表明,高温高湿条件下,人体散热困难,容易引发严重中暑症状,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青少年尚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体温调节能力较成人弱,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差,在高强度运动后更易出现意外。近年来,全国多地都曾发生学生因高温下运动、军训而中暑、猝死的悲剧事件。高温天气下的体测,无异于拿学生的生命安全冒险。
针对高温天气下的户外活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严格限制劳动者的户外作业时间。各地气象台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时亦有提醒,“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去年6月为应对高温天气,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要求“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减少当日高温时段室外体育课程、军事训练和户外活动”。显然,在高温天气下,各地学校应遵照相关规定,不宜开展学生体测、军训等,以免发生不测事故。
然而,部分学校无视科学常识,仍坚持在酷暑中照常进行体测、军训,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僵化,刻板执行教学计划,认为“既定安排不可更改”。在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后,部分学校对体育测试成绩过度重视,为追求达标率忽视安全。另外,漠视高温风险,缺乏应急预案,既无专业医护人员在场,也没有准备急救设施,造成抢救不及时。此种机械化的管理思维,暴露了教育体系中“重成绩、轻安全”的顽疾。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量大幅减少,体质普遍较差,平时不锻炼,临时抱佛脚进行体测,对身体是非常大的挑战,就此埋下了健康安全隐患。有人以“锤炼意志”为借口为高温体测、军训辩护,却混淆了“锻炼”与“冒险”的安全界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生命安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如果体测、军训变成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极限挑战”,那这样的“锤炼意志”偏离教育初衷,沦为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杜绝高温体测、军训悲剧,需要制度与执行的双重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细化体测、军训规范,可明确将最高气温35℃作为“红线”,超过此温度必须暂停户外体测,并建立严格的追责机制,对违规开展高温体测、军训的学校严肃处理。学校亦需摒弃“唯成绩论”的教育思维,将学生健康放在首位,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体测、军训等户外活动安排,同时配备充足的防暑物资和急救设备,避免发生悲剧事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08-05【丝路话语】铭记烽火岁月 凝聚复兴力量
- 2025-08-05【丝路话语】远离网购超低价商品陷阱
- 2025-08-05【丝路话语】激活“内部吹哨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2025-08-05【丝路话语】商家自导自演,这样的“好评”能走多远?